馬來西亞榮記肉骨茶_原來肉骨茶有湯的跟乾的

         今年寒假跟泳隊好友們一起去馬來西亞玩一周,去之前早就查好馬來西亞的美食清單,畢竟馬來西亞可是有東南亞美食王國的稱號!不過當時肉骨茶沒有在我的清單中,因為有時候媽媽會用朋友出國送的肉骨茶包,煮肉骨茶麵給家人,媽媽的肉骨茶是甘醇的中藥湯底,配上微嗆的胡椒,在冬天吃的時候,真的可以達到進補暖胃的功效,媽媽總是用台糖的豬排骨一起煮,因為肉塊不大,所以在肉骨茶湯燉煮一小段時間後,就可以吃到吸飽湯汁,軟嫩又不失嚼勁的豬肉!當時覺得吃媽媽的肉骨茶就夠了,去馬來西亞的時候要嘗試從來沒吃過的美食。

        感謝朋友帶我們回吉隆坡的路上,造訪榮記肉骨茶!顛覆我對肉骨茶的印象!當天第一次吃到乾肉骨茶、第一次知道原來肉骨茶可以配飯吃、第一次知道原來可以把油條跟豆皮加到肉骨茶湯一起吃、第一次知道原來不是只有新加坡有肉骨茶(因為媽媽的肉骨茶包都是新加坡的)、第一次知道原來肉骨茶湯的顏色可以比媽媽煮的茶湯還要黑好多、第一次知道原來馬來西亞才是肉骨茶的大本營!

        說到馬來西亞的肉骨茶(Bak kut teh),中馬的巴生是發源地。雖說肉骨茶就是用當歸、黨蔘、桂皮、川芎等中藥加醬油熬煮的湯,配上豬肉,這種組合也可以在台灣、中國看到,例如台灣的藥燉排骨湯,不過"肉骨茶"的說法,就是由馬來西亞的華人發展而來的了。

        一開始的「肉骨茶」其實叫「肉骨地」,這裡的茶不是平常喝的烏龍茶,而是中藥湯。1930年左右,來自福建省永春縣的李文地在巴生橋賣燉肉骨跟蔥油飯,因為當時的小吃店,,不會特別樹立招牌,然而客人為了方便辨別,會為店家取相關的小名,例如北京一家滷煮店的老闆叫陳兆恩,店名叫做"小腸陳";那麼賣肉骨的李文地小吃店,就叫做「肉骨地」吧!但是為什麼肉骨地會變成肉骨茶呢?原來福建話的地(te)跟茶(te)發音很像,且閩南人吃肉配茶是習慣,容易把肉骨地聯想成肉骨茶,李文地也就順勢將小吃招牌改做「德地肉骨茶」,「肉骨茶」的名字就此誕生。

        雖然肉骨茶的名字來自馬來西亞,肉骨茶料理可以溯源自中國的福建閩南移民。肉骨茶在馬來西亞逐漸分流成北部、中部的黑派,與南部、新加坡的白派。黑派除了豬肉中藥湯底外,還加入黑醬油,幫豬肉上色、讓湯頭更濃郁,我這次在馬來西亞品嘗的就是黑不見碗底的黑派肉骨茶。至於南方的白派,源自潮州的白湯,所以媽媽用新加坡的肉骨茶包,煮出來的湯色只比台灣的陽春麵湯頭再深一些,我覺得很像日本的醬油湯頭拉麵。

        至於乾肉骨茶,就是馬來西亞土生土長的吃法了。因為馬來西亞天氣炎熱,吃湯的肉骨茶會火上加油,汗水直流,加上馬來西亞華人有不少廣東移民,所以發展出把肉骨茶放在瓦煲 (一種煮食器具) 翻炒收汁的料理。也許是第一次吃到乾肉骨茶覺得新鮮,我覺得乾的比湯的好吃!話說回來,乾肉骨茶,就很像台灣的焢肉吧!只是滷肉的湯底不同,就會產生不同風味,所以從馬來西亞回來後,我也可以用肉骨茶包做出乾肉骨茶!當然,料理方式可以跟馬來西亞吃肉骨茶的方式一樣,除了豬排骨,也可以選不同部位的肉,例如豬五花、豬腳較肥;五花骨、排骨、軟骨較瘦;豬後小腿是肥肉瘦肉兼具!

        最後介紹肉骨茶配豆皮或油條的吃法,基本上沒有為什麼,就是他們可以把肉骨茶湯吸飽飽,在咬下豆皮油條的瞬間,感受溫潤的中藥湯在口中擴散開來的滿足感!記得當時大家好快就把浮在肉骨茶湯上的豆皮們夾光!很開心可以在馬來西亞見識到多變的肉骨茶,雖然肉骨茶黑的不見碗底,但當大家一口接著一口分食不同部位的豬肉時,肉骨茶的故事也被一層一層地揭開了!

好好吃的乾肉骨茶
超好吃的乾肉骨茶

榮記肉骨茶招牌

店內的菜單

加了豆皮的湯肉骨茶
加了豆皮的湯肉骨茶

(參考資料:啊,這味道_陳靜宜著)



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奧運選手都吃乳酪蛋糕!?但是會加入________!還長得像胎盤!?

有點噁心的東西⋯原來這樣煮很可以!

臉上被噴一堆白白的東西,心情好複雜!